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
2022-4-19

农田建设有了更高的国家标准。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这是2014年原《通则》发布后的首次修订,也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归并至农业农村部后,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第一个农田建设领域国家标准。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在种子和耕地。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犹如耕地安全的“鸟之两翼”。耕地保护既有数量红线也有质量红线,农田建设既发力于质量也发力于数量。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耕地现状不容乐观,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东北黑土地退化等问题尤其突出。按照规划,到2022年末,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据测算,由此新增的产能相当于新增2.75亿亩耕地。可见,农田建设是弥补耕地数量下降、质量不足的重要措施。

截至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9亿亩,有力支撑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连年丰收。但总体来看,由于耕地自然禀赋基础不好,农田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大部分耕地防灾抗灾能力依然不强,高标准农田占比不足一半。经过多年建设,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多数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剩余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尽管农田建设对农业和农民很重要,但对地方的经济效益不显著,导致一些地方改善耕地质量的投入不足。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有科学适宜的标准。由于机构改革之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对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要求不尽一致。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什么样的农田属于高标准农田,存在认识不一致、建设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以新的国家标准出台为契机,科学统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已经形成。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今后要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从三大导向突出高质量要求。

突出产能导向。农田必须是良田,良田优先是粮田。农田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农业产能。《通则》分省给出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三大谷物应达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参考值。这意味着,既要加强水利、道路、配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外观形态质量;又要改良土壤、提升肥力,改善耕地内在质量状态。要优化建设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重点区域优先开展。要新建与提升并重,既要提高新建项目质量,又要推进已建项目的改造提升。

遵循绿色导向。耕地是生产和生态的统一体。新时期,在耕地使用时,要突出种养循环、用养结合的可持续方式;在耕地建设中,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比如,平整田块时,不宜打乱表土层与心土层,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鼓励应用绿色材料和工艺,建设生态型田埂、渠系、防护林等,减少对农田环境的不利影响。

强调协调导向。农田建设资金规模大、涉及部门多、与农民高度相关,更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对参与部门来说,应在耕地指标认定、水资源保障、电力配套、田间路网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对破解资金难题来说,应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对农民来说,不妨在消除农田痛点之后,投入新型农机、优良品种、先进模式,把昔日的“望天田”变成“吨粮田”,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

作者/出处:中国经济网 作者:乔金亮 阅读次数 [2183]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增肥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吉林加强黑土地保护一线观察 
 综合利用,盐碱地变丰产田 
 持续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胡乐鸣
 甘蔗专家组出席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并现场指导
 农业农村部部署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赴湖南学习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器管招标”新模式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942]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298]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163]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133]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950]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758]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365]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195]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038]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