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反哺程度决定三农形势 
2005-12-13


  
目前中国还存在粮食供不应求的情况,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安全问题仍十分严重。


  昨天,在“财经年会2006:预测与战略”会议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作了上述表示。


  柯炳生介绍说,依照今年中国进口的棉花、谷物和大豆三种产品总量,如果这些全部在国内生产,需要占用土地2亿亩,而中国的耕地面积也仅为18.3亿亩。“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土地减少、资源压力增大等情况,还有‘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的压力。”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室主任张照新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今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5亿亩,但进口量大约是2400万吨,相当于中国产量的1.31.4倍。再加上需要进口小麦400万~500万吨,总共3000万吨左右的进口量,相当于中国粮食消费总量的6%左右。


  “应该说这个数字不算高,但要看到,尽管人口增势已经放缓,但人口总数还是一直在增加,粮食消费量也就会持续增加。而另一方面,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用地也增加,农业用地逐步减少,农民进城也造成个别农业地区劳动力缺失,所以,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张照新说。


  令柯炳生感到不安的是,肩负着中国粮食生产大业的中国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的距离也在不断拉大。“占有47%就业份额的农业创造的产值,只占到GDP15%,可见农民的收入之低。”


  而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并不仅仅表现在收入上,更在于公共服务方面。柯炳生说,国家财政在城乡之间投入的重大偏差,造成了农业人均用地少、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更享受不到公共财政带来的教育和医疗等福利。


  尽管柯炳生表示“很难有灵丹妙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但他坚决地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个政策是好的,反哺的程度和支持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


  柯炳生认为,这种“反哺”不应该仅仅表现在补贴上,还应该从国家财政收入以及新增财政收入中拿出更大的比例来支持农村。


  (信息来源: 2005年12月13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986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智慧牧场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模式探索与实践技术交流活动在厦门举办 
 中国—新加坡农业合作工作组首次会议在京召开 
 第十六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强调 全力以赴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吉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全面启动 
 驻村干部乡村电商实操培训班(第一期)在杭州举办 
 统一养殖场备案要求和标准 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体系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强调 真抓实干做好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吉林 :秸秆“变肉”开启农牧双赢新局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7101]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1593]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1304]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1061]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0838]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005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39724]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39703]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3953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3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