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你了解多少?
2021-3-19

   我国的地图形似天鹅,在天鹅颈上有一条黑色丝带,那就是分布在我国东北区域的肥沃土壤——黑土。黑土的表层又黑又肥,呈带状分布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南起辽宁省昌图县,沿滨长和滨北铁路直至黑龙江省嫩江县,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


  黑土属于地带性土壤类型,分布区域气候条件独特:年降雨量一般为500毫米~600毫米,绝大部分集中于7月—9月;年平均气温为0.5℃~6℃,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6.5℃~零下20℃,冬季严寒少雪、延续时间长;土壤冻结深,冻结时间为120天~200天左右。

  黑土的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当地称之为“五花草塘”,以中生草甸植物为主,局部排水良好的地方可见旱生草原植物。由于暖季短、冷季长而严寒,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强度不大,大量有机物难以迅速分解,多转化为黑色的腐殖质,从而形成腐质化物质含量很高的表层土壤。

  黑土地区的地形大多是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间歇上升,并受不同程度割切的高平原和山前洪积平原。在地势平缓的地方,黑土层厚度一般为40厘米~100厘米;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黑土层厚度约为20厘米~30厘米。根据黑土层厚度,可以进一步将黑土划分为:薄层黑土(黑土层小于30厘米)、中厚黑土(黑土层为30厘米至60厘米)、厚层黑土(黑土层大于60厘米)。

  垦殖前,大部分黑土的黑土层有机质含量为3%至6%,目前耕地的黑土层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在1.5%~4.5%左右。开垦后,黑土中的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有机质积累的条件被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从自然土壤到相对稳定的耕作土壤,要经过3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转换期,这被称作垦殖初期。该时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东北北部以每年1.5%~2.6%、南部以每年0.5%~0.7%的速度下降。到了稳定利用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下降速度为0.1%左右,对作物产量影响比较显著——根据统计,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每下降0.5%,作物产量就会减少15%。一般黑土开垦50年后,土壤有机质的下降速度稳定在0.06%左右。

  黑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会导致黑土层“原位退化”。在坡耕地和风蚀区,由于水流和风的驱动导致的黑土层迁移后土壤退化,被称为“迁移退化”。据估算,东北黑土地中的坡耕地黑土层流失速度为每年0.5毫米~1.5毫米。

  “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对黑土地保护提出新要求。随即,一场关于黑土地的保护行动在东北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东北黑土地区的地方党委、政府先后提出“梨树模式”和“龙江模式”,针对中厚黑土层采用以秸秆深混还田为主要措施的黑土保育模式,针对浅薄黑土层采用以秸秆加有机肥深混还田的黑土培育模式;针对黑土坡耕地建立控蚀增肥模式,针对黑土风蚀区建立保护性耕作模式。

  近些年来,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在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以黑土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为例,多年监测显示,黑土区旱地的平均耕层厚度由19.8厘米加深到23.3厘米。展望未来,对黑土地的保护必将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韩晓增,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出处:黑土地发布 阅读次数 [2658]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1]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82]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45]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13]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19]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39]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1]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67]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00]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