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
2021-2-19

核心阅读: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通过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托管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发挥了规模经营优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未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还需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对小农户的服务,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各地兴起。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多万户。农业生产托管有何特点?托管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谁来种地?

“田保姆”集中采购管理,种地节本又增效

“去年亩产玉米1300多斤,按一斤收购价9毛钱算,一亩地收入超过1000元,除去农资和托管费用,净赚500多元,‘田保姆’种地比自己种划算多了,我还能上县城打份工。”山西石楼县罗村镇下田庄村村民许云伟去年把20亩地委托给合作社打理,年底一算账,乐了——种地加上务工,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

托管的优势体现在哪儿?“主要是通过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石楼县国辉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辉介绍,一是省了农资成本。合作社向厂家批量化优惠采购农资,一亩地可节省种子、肥料费用15元。二是省了人工成本。过去单家独户没有农机装备,一天最多手播10亩地,人工费要花120—130元,而合作社采用机播,日均可完成40多亩。

石楼县委书记油晓峰介绍,依托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联收联种、保底分红等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种地难以及移民搬迁后土地撂荒等问题。去年,全县投入资金600万元,托管服务面积达11.3万亩,受益农户4700多户。政府向托管农户提供35%的各环节直接补助资金,形成了稳定的带贫效益。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利于解决‘谁来种地’难题。”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表示,农业生产托管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将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不仅让小农户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有助于破解流转中地租高企以及土地撂荒、耕地“非粮化”等问题。

张天佐介绍,当前这一项目聚焦于“一小两大”,即小农户、大宗农作物和产粮大县,“与规模经营大户相比,小农户社会化服务市场供给相对不足,而大宗农作物比较效益低,流转种植的风险较高。通过补贴这一类农产品托管服务,引导更多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托管服务,能够降低小农户生产成本。”

2017年,中央设立了以支持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财政专项。2020年项目资金增长到45亿元,实施省份达29个。据统计,试点地区粮食全程托管亩均增产10%—20%,农户亩均节本增效350—390元,有效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怎么种地?

发挥规模化服务优势,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黑龙江兰西县临江镇民河村村民李红福是当地的老农户了。去年,他种了几十年的地块获得了好收成。“秋天刮了几场台风,多亏了全程托管服务,从种到收,前前后后没操心过。”

“农户把土地托管给我们,得让他们丰收啊。”兰西县临江镇和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志彬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作社播种时用的是抗倒伏品种,管理期间,无人机打药又快又匀,后期摘穗、剥皮、秸秆粉碎,机械化一气呵成。

“生产托管,不应把它仅仅看成是一种服务方式,而是把它定义为经营方式。”张天佐说。钱不够交托管费,找谁借?秋收时粮食卖不上好价,怎么办?在兰西,供销社、农机、农技、保险、银行等部门共同参与到托管服务中,逐渐形成了“农村金融+生产托管+农业保险+粮食银行”的生产托管服务体系。

兰西县农村经济服务站站长邢海民介绍,产前,通过“托管贷”,农民在手机上就能贷到款;产中,农技人员对各托管地块实行网格化的技术包保,托管服务组织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应用免耕、套复种等技术,进行标准化作业和绿色生产;产后,收获的粮食统一送到“粮食银行”,农民凭收据(存粮卡)就可以依行情随时卖出。去年,兰西县托管地块亩均产量比自种增加200斤,农民亩均增收240元以上。

在江淮地区,通过全程统一托管耕种服务,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提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接托管农户土地后,根据地形条件实施土地整理,实现小田并大田。”安徽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营管理科科长吴震宇介绍,零碎承包地整理合并后,不仅便于大型机械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沟渠塘、埂坝路,增加了播种面积。并田后沿淮和淮北平原地区农田播种面积增加5%,江淮分水岭地区增加8%左右。

如何衔接?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更好衔接小农户

在安徽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村委会统筹农户地块,与农民签订“保底收益+分红”合同,再由村股份合作社进行集中连片托管。

“签了保底合同,不愁管也不愁销,每年不光有收益,还有二次分红。”店集村农民孙贵芹家有20亩水稻,去年通过村委会将土地托管给了村里的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今年1月1日收到了亩均1000多元的收益和分红。

合作社理事长陈宏斌介绍,目前,每年合作社托管服务收益按1∶2∶7在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之间进行分配,农户获得利润大头,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户利益,合作社在托管基础上应用订单模式,对农户种植的糯稻品种按照每斤1.6—1.8元的价格统一收购,由合作社所属的县国武粮油工贸有限公司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通过发挥村集体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吴震宇介绍,在这种模式下,合作社是服务主体,村委会是农业生产统一经营的组织者,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

当前,我国有承包耕地农户数2.07亿,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但在实际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往往更倾向于服务规模化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服务意愿不强。

“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民合作社不发达、不完善的地方,更好地发挥村集体组织作用,将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各类服务主体购置相应的农机装备,提高规范化程度和服务带动能力,延长服务链条,让更多小农户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受益者。

作者/出处: 人民日报 记者 郁静娴 阅读次数 [2690]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2]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84]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45]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14]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19]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39]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1]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1]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00]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