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如何从“丰收在望”到“颗粒归仓”
2020-6-3

  收割机总量可以满足抢收需要,高性能和绿色环保机械普遍使用

  经过200多天的生长,安徽省4300万亩小麦陆续迎来收获。

  5月21日,记者从合肥出发,过淮河入黄河故道,来到萧县。一路上,大地如铺上了一块块毛茸茸的金色地毯,洋溢着丰收的气息。在萧县郑腰庄村,美来农机服务社里静悄悄的,只有负责人孟迪一个人在,农机库棚里也空荡荡的。“现在收割机都在河南作业,预计月底前到咱们这里收割。”孟迪说。

  记者看到,在这座老式粮库改造的合作社基地里,几座平房式粮库经过修缮,已经为新麦腾空。“合作社一共50多台收割机,日作业面积能达到600亩左右。预计今年在萧县会收到六七万亩。”孟迪说,“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麦子熟了。”

  萧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伯朗告诉记者,今年萧县小麦面积130万亩左右。“现在全县落实收割机3100台,再加上每年正常流入的差不多3400台,平均一台机子作业面积400亩左右,完全可以做到‘成熟一块、收购一块’。”

  “预计安徽省麦收从5月下旬开始,到6月上旬基本结束,由南向北逐步展开,黄金收割期10天左右。”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处长陈发明介绍,为确保小麦由“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如不出现重大异常天气,现有联合收割机完全可以满足抢收需要,机收率预计稳定在98.5%以上。

  为迎战夏收,农机部门在机械保障上都做好了哪些准备?

  陈发明说,4月30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0年小麦抢收工作方案》,各地对辖区内小麦抢收信息摸排调查,准确掌握收割机保有量、拟引进收割机数量、预计收获开始与结束时间等基础信息。据此汇编成手册发放给全省机手,方便机手开展跨区作业,也作为本地调配机械的依据。

  为确保农机具充足,今年以来安徽省加快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机手购置联合收割机,保证机具在小麦抢收前落实到位。截至5月中旬,安徽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428万元,其中补贴联合收割机2549台,受益农户15110户,大量新机具为“三夏”抢收抢种提供了物质保障。

  “以前机器的喂入量都是2公斤或4公斤,现在普遍是8公斤。喂入量大意味着收获速度快,作业能力强,稍微有点潮湿的麦子也可以收。不像以前进麦口会卡住。”吴伯朗反映,从最近一两年夏收看,越来越多的大马力、高性能和绿色环保、复式新装备开始投入使用,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

  强化服务解决机手后顾之忧,“绿色通道”让农机顺畅转场

  “三夏”抢收时间紧、作业集中,对交通、油料供应和机械维修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如果农机突然在地里坏了怎么办?“那不能让它‘趴窝’!”吴伯朗拿出一张“2020年三夏服务联系表”给记者看,上面是服务单位、服务人员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作业期间,这些人24小时待命,可以随时为农机手提供维修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吴伯朗说。

  陈发明介绍,5月初以来,各地已充分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在线技术培训和咨询答疑,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组织技术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进村入户,指导机手对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调试。

  农机作业,机手和机械往往跨越千里。为此,今年安徽省继续开通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落实免费通行政策。全省发放3.4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做好机手信息登记备案工作。联系往年来安徽省作业的外省农机化服务组织,吸引更多机械参与小麦抢收。同时,在主要路口设立330个跨区作业接待站,为外来机手提供服务。

  加强沟通协作,合力推进小麦抢收。强化与气象部门协作,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强化与交通运输部门协作,确保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畅通。强化与公安部门协作,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强化与石油供应部门协作,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优先优惠政策,保证农机用油供应。

  采访中记者发现,“收割”也越来越成为一项成熟的“服务”产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适应市场的“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等服务模式日益完善,服务环节已经从耕种收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既满足了农民和农机手多样化需求,又促进了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机部门将充分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质量好、组织能力强等优势,大力推广订单作业、托管服务和‘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服务方式,确保‘机有活干,麦有机收’。”陈发明说。

  建立红橙黄三级响应机制,应急机收作业队实行统一调度

  连阴雨是麦收“头号大敌”。为此,各地提前谋划粮食晾晒和烘干,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努力提升烘干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入库。

  “太关心天气预报了!5天的、半个月的预报都看。”孟迪激动地说,2018年就是连阴雨,好好的优质麦最后成了不合格的麦子,“现在看今年的麦收天气还不错,但是也不能大意,已经做好了周密安排”。

  记者在合作社大院一角看到一座簇新的烘干塔,地面硬化还在最后的收尾。据孟迪介绍,烘干塔刚刚完工,日烘干能力达120吨,“如果遇到阴雨不利天气,可以为合作社以及周边农户服务”。像这样的烘干设施,在萧县全县有30多处。

  如果田间湿度大,轮式收割机短期内无法下地,影响抢收。“针对这个问题,合作社预备了3台履带式收割机,这样哪怕下着小雨都可以下地作业,抢进度。”孟迪说。

  陈发明告诉记者,为应对不利天气,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小麦抢收应急预案》,成立小麦抢收指挥部及办公室,建立红橙黄三级响应机制,明确相应措施,落实应急保障举措。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情况下小麦抢收能力。“主要是做好机具对接,引导供需双方签订作业协议,将作业田块落实到人到机。开展信息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作业信息及相关政策,引导机械有序流动。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计划组建470个应急机收作业队,应急时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调度,确保关键时刻机械‘调得出、用得好’。”陈发明说。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安徽省粮食烘干能力仍存在不足,应对阴雨不利天气的装备支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基层农业农村干部建议,在加强烘干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发挥粮食部门收储应急烘干保障主渠道作用,增加烘干设备,提升收储企业粮食烘干能力,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作者/出处:安徽日报 阅读次数 [1528]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8]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94]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52]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22]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24]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48]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8]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7]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1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