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政协委员韩鲁佳:农业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020-5-25

   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波动频繁,粮食安全直接影响着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稳定和发展。5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鲁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加快市场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保障粮食安全,是这场疫情给我重要的启示”。

全国政协委员韩鲁佳。受访者供图

  以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东北、华北等主要粮食产区,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水平日渐提升,大机械作业普及程度极高。然而,在西部、南部丘陵、多山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仍旧不足,人力耕作的现象仍较普遍。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中重要的部分,然而,限于自然环境、土地状况等,农业机械难以到达的区域,如何实现现代化?韩鲁佳表示,“目前,我们的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中小型设备齐全。但也要看到,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比如棉花、油料、茶、水果、蔬菜等作物,机械化的水平并不高,畜牧产业机械化的水平更低。当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确实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和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有关,也和我们的土地制度有关”。

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往往要求大片平整的土地,韩鲁佳说,“一方面,我们的土地承包制度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农业生产仍会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而小农户的土地往往是零散的。另一方面,我国地貌复杂,中部,西南、西北等多山丘陵地带,大机械很难进行作业。对于小农户生产、特殊自然环境区域的生产来说,加强社会化服务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方式。这也是我们国家当前大力推行和提倡的。”

  高端机械我们仍有差距

藏粮于技,技术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提升,数十年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不少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但也有不少领域,技术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韩鲁佳说,“比如农业设备的制造,尤其是大型设备,这不仅需要农业技术的支撑,也需要极高的工业水平。我们在东北这样的垦区,可以发现,大型农机中,进口机械仍旧占据主流。比如大型拖拉机,既要马力足够,操控稳定,还要环保达标,这涉及到动力、排放、元器件制造等多方面的技术储备。我们的制造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机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还有不足。”

实际上,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升、相应技术的储备增强,我国农机制造业发展迅速,韩鲁佳说,“比如中小型农机,市场上以国内产品为主,只是大型机械的制造,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才能跟上国际一流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速度较快,韩鲁佳说,“智慧农业和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当前也有很多地方已经在开展智慧农业的实验、布局未来农业。当然,也要看到,目前智慧农业刚刚起步,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仅从农业设备方面看,智慧农业对设备的要求更高,既有性能、环保方面的要求,也有可靠性、成本方面的要求。”

  疫情后粮食安全要求更高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频繁,韩鲁佳认为,这场疫情告诉我们,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非常重要。

“疫情之下,人员流动受限,整个社会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从农业的角度看,假如出现长期的市场封闭,就有可能出现粮食贸易的壁垒,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韩鲁佳说。

疫情发生后,一些国家先后宣布禁止粮食出口,这也确实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的关注和讨论,韩鲁佳说,“当前,我们的口粮是安全的,三大主粮产量稳定增长。但疫情对养殖业、加工业等领域仍有影响,比如大豆,我们国家的大豆进口依赖度很高,大豆除了榨油之外,也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大豆供给如果出现波动,就可能影响到这些行业”。

如何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韩鲁佳认为,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她说,“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其中既有育种、种植、植保等方面的技术提升,也包括农业机械设备的提升。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机械化本身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更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就要求我们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培养更多相关领域的人才,加强市场化服务”。

  多元方式处理利用农业废料

生产会产生废料,农业生产同样如此,不论是禽畜粪便,还是作物秸秆,都是农业废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态发展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韩鲁佳从事农业废料处置和利用多年,她告诉记者,“其实,农业废料的研究,是农业的传统研究领域,只是这些年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农业废料究竟有多少?处置和利用的水平究竟如何?韩鲁佳告诉记者,“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我国养殖业每年产生的粪污在40亿吨左右,利用率目前只能达到60%。作物秸秆每年有9亿吨左右,其中有2亿吨没有得到利用。此外,每年产生的农膜废料,有200多万吨,回收率不到三分之二”。

农业废料的处理和利用涉及千家万户,在小农户生产中,禽畜粪便、秸秆等尚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和利用,但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增多、农村生活方式变革,农业废料的处理也出现更多新的问题。

农业废料并非完全无用,它本身也有许多可利用之处,韩鲁佳介绍,“我们当前的原则是就地消化、循环利用,粪污、秸秆等,都能够加工处理之后,变成沼气能源、有机肥等。”

不过,农业废料的处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韩鲁佳解释称,“比如禽畜粪污的利用,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土地容纳率,如果禽畜粪污太多,本地的土地用不了那么多,运输到外地,成本就会提升。在农业发达的国家,目前可以做到根据土地的容纳率来建养殖场,超出就不能再建了,我们目前还处在建设后治理的阶段,所以困难会更多。再如沼气,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人不愿意用沼气了,而是改用电能等清洁能源,这也是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多元化开展中非农业合作

作为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成员,韩鲁佳多年来关注中非农业合作,今年她的提案也与此相关。

韩鲁佳介绍,我们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开展中非之间的农业合作,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专家支援、人才培训等,数十年来,一直都在进行。过去几十年中,非洲农业发展迅速,中非农业合作的领域也非常广,成果斐然。但同时,随着农业合作的深入,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

“我们在中非农业合作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合作项目数量多、类型多,但规模普遍比较小、碎片化现象较多的问题,再如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等,这些都影响到合作项目的效率、影响力。”韩鲁佳说。

韩鲁佳建议,在中非农业合作中,进行多方面的加强,“首先,强化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中非友好合作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家战略,在布局方面加强体系化、可以让中非合作更好地发展。其次。建议建立绿皮书制度,全面介绍中非农业合作的情况,营造更好的合作环境。其三,加大对非洲国别的研究,尤其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研究,这能让中非农业合作对接的更多,可持续性更强。其四,建议实施双强策略,对非农业合作的特定点是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因此在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方面都需要强化。同时,在强化技术输出的同时,也需要强化经验输出”。

作者/出处: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阅读次数 [1420]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8]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95]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52]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22]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24]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48]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8]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7]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13]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