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疫情倒逼茶产业加速机械化智能化
2020-5-8

   “此次疫情发生于茶园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关乎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时节,涉及建园、耕作、施肥、修剪、植保和采摘等环节。疫情对生产及管理模式高度依赖人工的茶园影响较大,对茶园全年生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肖宏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综合调研数据及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掌握的资料,本次疫情会倒逼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这种倒逼作用首先会体现在加快茶叶生产方式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资料图

机械化成为抵御茶园损失的缓冲器

“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在疫情期间发挥了较大作用,有效缓解了茶园生产劳动力不足和无人管理的状况。”肖宏儒告诉记者,据初步统计分析,疫情期间8%-10%左右的茶园全面或者部分启用了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作为应急模式,减少了因人工不足或无人作业造成的2%-5%左右的经济损失。

据调查显示,跟疫情前相比,茶叶机械化生产装备的使用率提高了3倍-5倍,尤其是劳动力较为密集的耕作和施肥环节。耕作、施肥生产效率较人工提高了5倍-10倍,耕作施肥人工成本降低50%,每亩节省人工2-3人,一台茶园耕作机或者施肥机可抵3-5人。由于春茶采摘的人工组织难度大,人员流动受限,因此存在大面积采摘延后或者无人采摘的情况。基于疫情的影响,茶农及茶企对茶叶采摘设备的需求提升了5倍。

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茶业作为一些省(区、市)重要富民产业和支撑产业,应该从疫情中获得警示,全力保障茶叶机械化生产,支持茶业发展。”肖宏儒指出,首先应该优化茶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发展。春茶以名优绿茶为主,茶类结构单一,疫情期间采摘人工组织困难、成本上升,名优茶依赖人工采摘的弊端凸显。“应及时调整茶叶产品的多样性,开展红茶、青茶、黑茶以及饮料茶的生产和销售,选择机械化采摘代替人工,解决名优茶来不及采摘或不采的难题。”

“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茶叶智能化加工是茶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肖宏儒认为,应以装备推广加快茶产业机械化运用。一方面,在生产阶段,根据三类茶园(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对应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实现茶园机械化耕作、施肥、修剪、植保、采摘的高效机械化作业新模式,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另一方面,针对茶叶内含物成分特点研发6大茶类自动化生产线,开发新产品,发展茶叶机械化加工新模式,优选制茶工艺,建立新产品工艺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

最后,应加强线上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农业是有时效性的,虽然疫情未退,但需要在防疫和生产上兼顾。尤其是在雇工难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设计疫情管控下的茶叶生产方案。”肖宏儒呼吁,需在主流媒体上加强疫情期间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宣传,推广培训材料及科普视频,以期在特殊时期可以安全、高效、高质量生产。

作者/出处:农民日报 作者:丁文芹 本报记者 颜旭 阅读次数 [123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8]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95]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52]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24]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24]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48]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8]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7]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13]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