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适合籽粒机收玉米品种前景好
2019-11-5

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现场会现场

“这个品种好,下雨也不倒!”“这个机械收的粒子真干净!”……正值金秋时节,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的示范田里,9个机收玉米品种成熟待收,11台籽粒联合收获机轰隆驶过,一行行玉米植株被“吞噬”得精光,经过脱粒筛选后,玉米籽粒如喷泉般倾泻而出,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捧起籽粒仔细察看。

近日,2019年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暨籽粒低破碎机收技术现场活动在河南省漯河市举办,通过“机收品种+高效技术+农机收获+籽粒烘干”四结合的展示平台,大规模、立体式、全方位展现了一批玉米好品种、好机械、好技术,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各省种业及农机主管单位、农机农技推广部门、玉米产业体系专家、种子企业代表等共聚田间地头,总结交流玉米良种联合攻关在种质资源创制、机收品种选育、配套机械研发取得的进展及成效,并对良种攻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良种为本——适宜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将受追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32亿亩。“2018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占到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6%。”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在会上表示,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和饲用作物,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地位极其重要。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严重影响农民种粮效益。在黄淮海主产区,冬小麦—夏玉米的轮作使夏玉米生产周期面临很大的时空压力。加快推进玉米籽粒机收,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玉米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增强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推动玉米机械化生产,关键在于围绕抗倒性和脱水性等关键指标筛选一批适宜机收的好品种。“自2014年玉米良种联合攻关启动,在国家高产优质抗逆的总体目标下,聚焦机收籽粒这个短板弱项,目前已经培育了31个适宜籽粒机收的国审新品种。”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表示,其中一些具有籽粒含水量低、抗倒伏、耐密植等特点的新品种正逐步成为玉米主产区的当家品种。下一步,种业、农机和农技推广部门将联手合作,推进“良种+良技+良机+烘干”融合发展,加快推广速度。

收获期含水量是影响机收破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籽粒机收审定品种的突出特点在于含水量低、抗倒伏性强和高产稳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宇表示,此次展示的9个品种在收获期含水量全部低于20%,均达到黄淮海地区机收标准。

品种好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这个品种特别适合机收,抗倒伏,脱水快,机收后的粒子不爱碎,又干净。”河南省舞阳县军张村种植大户张涛说道。据了解,他今年种的是此次参展的新品种之一“京农科728”,也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国家审定的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的品种之一,18年全国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

良法加身——品种机收性能好每亩可增收200元

在过去,机械收穗导致的后续劳力投入大、晾干霉变污染高、多环节放大粮损等问题突出,籽粒直收技术亟待破题。

“玉米机械粒收需要全程系统的规划。”中国农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表示,除了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的规划也至关重要。

含水量低、抗倒伏、低破损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三大关键。“集成收获期玉米棒子籽粒含水量低、田间倒伏倒折率低、机器收获玉米籽粒的破损率低的‘三低’配套综合技术体系,能有效满足减少损耗、提高效率、节约用工等重大生产需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指出,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直收技术将解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瓶颈。

据了解,2018年、2019年,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直收技术连续入选全国农业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之一,分别在东北片区和黄淮海片区两大玉米主产区共设4个示范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共涉及玉米品种数量40个,本次会议观摩的漯河基地是4个示范基地之一。在北方春玉米种植区,通过多点大面积实证,籽粒机收与机收果穗相比,每公顷节本增效可达3000元以上。

2018年,河南济源市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应用黄淮海区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高产高效技术,种植经筛选集成配套的小麦、玉米品种4000亩,比2017年增收80万元。经测算,此项技术有效降低农民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雇工成本,每亩可增收150-200元。

收获机械+烘干设备齐上阵——保障机械化生产“最后一公里”

目前,黄淮海地区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仍以机械收穗为主,收获后运输、晾晒、脱粒等环节费工费时,生产成本因劳动力价格上涨不断升高。

据了解,在玉米机械化收获环节,我国穗收机械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全国玉米籽粒收获率仅为5%左右,提升空间巨大。与穗收相比,籽粒机收不但省时省力,降低人工成本,还减少了“鼠嗑鸟啄”的粮食损耗,在玉米生产方式趋于规模化、集约化的当下,势在必行。

在此次现场展示活动上,河南豪丰4YZL-5M自走式联合收获机、雷沃重工4YL-5M自走式联合收获机等多个品牌玉米机收装备各展风采,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围观。“此次评选推介的所有机型作业损失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等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全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研究员张园说。

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正处于飞速增长阶段。“2008-2017年10年间,玉米收获机数量增长10倍,自走式收获机增长20倍。”张园表示,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2017年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55%,十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其中,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发生了跨越式发展,机械化收获率由2008年的10.5%增长至2017年的83%,为我国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我国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各环节中,耕、种、收‘老三样’发展较快,而田间管理、烘干、秸秆处理‘新三样’明显滞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张东兴指出,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制约了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

黄淮海地区秋季往往阴雨绵绵,低温寡照。推进玉米籽粒机收,除了有适宜机收的品种和机械,还需要籽粒烘干设备保障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有些种植户家里没有仓储条件,收获期如果赶上阴雨天气,玉米很容易发霉变质,产生的黄曲霉素对人畜有很大危害。”河南省舞阳县闫湾村东红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闫跃冬指着一组七八米高的烘干塔告诉记者,收获后的玉米从装入到烘干只需半小时时间,像这样的烘干设备每日可处理30吨玉米籽粒。

作者/出处:农民日报 作者:祖祎祎 阅读次数 [595]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48]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425]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80]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57]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50]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80]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75]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304]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53]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