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四个优先”
2019-5-2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坚决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四个优先”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夯实基础。

资料图

(一)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证明,国家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大步向前,是因为始终有农业农村这个稳固的基础,能够不断从中汲取力量。数千年来,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重农”的传统。从“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到“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从“农,天下之大业也”到“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数千年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铸就了我们“重农”的基因和底蕴,奠定了一个大国发展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连年丰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数亿农民工有效有序转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但要看到的是,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步伐明显跟不上,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比较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作为最基础的产业、最广阔的区域、最多数的群体,农业不能拖后腿、农村不能掉队、农民不能缺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在优先位置。

(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中央强调,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为我们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划出了重点、明确了方向。我们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立足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把“四个优先”要求落到具体制度设计、政策制定、财政投入和工作重点摆布上,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三农”事业需要,树起“优秀干部到农业农村战线去、优秀干部从农业农村战场来”这个风向标,推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把注意力和兴奋点转向农业农村,更自觉地做好“三农”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还要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需要注意的是,干部优先配备,不能常态化地搞“紧急调用”“去了再说”,而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正向激励机制,通过源头培养、跟踪培养、针对性培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汇聚起做好“三农”工作的强大力量。

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近年来,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不平等交换问题还比较突出。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强化制度性供给,推动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村,为乡村发展强筋健骨。在城乡要素配置中,要改变以往单向的流动趋势,围绕“钱、地、人”等要素供给,抓住关键环节,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各类人才返乡下乡,鼓励各类资本投向农村,把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乡村,有序有效释放土地红利,让土地资源活起来,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带动乡村快速发展,但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有不足。今后要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眼下,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供给不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和城乡公共产品均等供给机制还未建立起来,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必须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补齐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出处:经济日报 阅读次数 [561]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60]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442]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94]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69]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64]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90]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89]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310]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58]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