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高科技让吉林农业 更加智能化
2019-4-15

  新华社长春4月11日电(记者金津秀孟含瑶)记者从吉林省的多个科研院所了解到,卫星、无人机、光谱相机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变得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过去勘察种植面积,需要人靠脚力一步步去丈量计算。如今,太空中的卫星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轻松探测农田情况。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吉林—号”卫星农林领域应用的工作人员曲春梅说,“吉林一号”遥感卫星通过获取植被指数影像,根据植被反射不同波段光的比例形成数据信息,从而反映出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出苗率等,200平方公里的农田仅用半个小时就能成像。“卫星种田”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农安县等地开展试点。
 将重量仅为190克的新型多光谱相机安装到无人机上,绕田地飞行一周,再将获取的数据信息传输至软件,农民便直接掌握该片农作物长势及病虫害信息。新型多光谱相机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军强说,过去农民种地主要靠经验,根据肉眼观察农作物颜色判断长势,这样的传统方法存在精细度不足等缺陷,而光谱相机的查看轻松便捷,图像可以直接形成处方图,农民能对症下药,为农田精准“把脉“。该项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开展试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遥感团队也研发出田间精准管理技术等一系列农情监测方法,助力智能农业。该所遥感与地理信息中心研究员刘焕军介绍,利用土壤与农作物遥感监测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田块内部土壤、作物长势、灾害、产量
进行时空间动态监测,最终通过农情信息精准服务平台与智能手机客户端反馈给用户。农民打开手机,就能得到施肥、田间管理、防灾减灾预警等个性化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农田告别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刘焕军说,“智慧农业正逐渐向田间地头普及。”

作者/出处:新华社长春 记者金津秀 孟含瑶 阅读次数 [58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62]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444]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95]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72]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66]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93]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92]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314]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60]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