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2019-1-18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粮食进口量超过1亿吨

  ○ 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 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由1992年的46.6%削减到15.2%,是世界上关税水平较低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之一,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在福建漳州招商局码头、浙江舟山港、大连北良港,一艘艘满载粮食的巨型外国货轮有序停靠港口。来自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玉米,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小麦,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我国。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产丰收,仍然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对经济日报记者说。我国耕地占全球近10%、淡水资源占6%,却要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不匹配、不对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粮食进口量超过1亿吨。进口的粮食品种主要有大豆、优质小麦、玉米和饲料原料替代品高粱、大麦和相关产品。“这些年我国适度进口粮食主要是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水土资源不足,让我们的耕地、水资源休养生息。”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超说。

  “越来越多与中国资源互补,特别是在土地上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向中国出口粮食搭上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说。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始终把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现阶段我国粮食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供需失衡,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成为“短板”。

  过去几年,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增加。为了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17年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了中国好粮油建设,推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粮油品种,力争到2020年全国产粮大县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这个根本,守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个底线,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级,合理配置有限的耕地、淡水等资源,集中力量保基本、保口粮。

  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增加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不出问题。

  粮食储备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粮库充盈,成为抵御市场风浪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打造全球粮食命运共同体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粮食紧平衡状态没有根本改变。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国际粮食贸易蒙上阴影。如何通过国际贸易不断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呢?答案就是要继续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

  如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国内外粮食市场走向深度融合,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全球粮食贸易。多年来,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农产品平均关税由1992年的46.6%削减到15.2%,是世界上关税水平较低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去年我国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贸易发展搭建了公共平台,中粮、中储粮等一批国内大型粮食企业与国际粮食采购商签订了粮食进口大单。

  目前我国大宗资源性农产品进口既没有稳定的渠道,也没有形成全球供应链,进口农产品在全球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要品种基本上来自少数几个农业发达国家,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国政策变化和产量变化。就要求我们,尽快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进口格局。

  近年来,中粮、北大荒、首农集团等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走出去”,在与国际大粮商的同台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中粮集团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五大国际粮商,在巴西、阿根廷、黑海地区和印尼等粮食核心产区构建起多元化进口格局,建立了超过我国进口粮食贸易量一倍以上的全球贸易能力,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明显增强。

  我国的农业“走出去”战略,正以建设性姿态推动国际农业贸易秩序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者/出处:经济日报 阅读次数 [94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69]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446]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304]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75]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69]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95]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94]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316]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64]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66]